
仔豬斷奶重與斷奶后采食量一直都是養(yǎng)豬生產(chǎn)最重要的技術(shù)指標(biāo)。主要是因為斷奶重與上市體重正相關(guān),而與達到上市體重的養(yǎng)殖天數(shù)負(fù)相關(guān)(斷奶重越大,所需育肥天數(shù)越少)。斷奶早期的采食模式,直接決定了仔豬的腸道功能和代謝狀態(tài)與腸道健康,影響整個保育期的生長速率;斷奶后第一周內(nèi)采食量高且逐步提升,能夠塑造更穩(wěn)健的代謝和腸道生理特征,從而解釋其促進生長的作用。因此,在制定營養(yǎng)策略以改善斷奶過渡期仔豬健康時,應(yīng)充分考慮斷奶重和斷奶仔豬早期采食量的變化等因素。
近期發(fā)表在美國動物科學(xué)年會的文章(J. Anim. Sci vol. 102)利用薈萃分析統(tǒng)計方法,研究了仔豬斷奶重和斷奶后早期采食量對保育期采食量(FI)和體重(BW)發(fā)育的影響。研究者利用在Trouw Nutrition公司電子飼喂系統(tǒng)(EFS)的18項研究(2006-2017年),包含1177頭約25日齡斷奶混群飼養(yǎng)仔豬(斷奶體重7.3 ± 1.5kg)。仔豬采食量與體重的統(tǒng)計時間分別為:斷奶后14天(3項研究,162頭豬)、21天(3項研究,154頭豬)、31天(7項研究,467頭豬),與38至52天(5項研究,394頭豬)。統(tǒng)計分析中高/低的分組依據(jù)是各自指標(biāo)的中位數(shù)。根據(jù)斷奶仔豬的初始體重(BW0),分為高斷奶體重(HBW,高于中位數(shù))和低斷奶體重(LBW,低于中位數(shù))組;依據(jù)斷奶后前三天的累計采食量,分為高采食量組(HF,高于中位數(shù))和低采食量(LF,低于中位數(shù))組。兩個指標(biāo)交叉后共有四個組合組:斷奶后前三天高采食量組x高斷奶重組(HF/HBW),高采食量x低斷奶重組(HF/LBW),低采食量x高斷奶重組(LF/HBW),和低采食量x低斷奶重組(LF/LBW)。統(tǒng)計分析結(jié)果發(fā)現(xiàn),HF組仔豬在斷奶后前14天的平均日采食量顯著高于LF組(P<0.05)(見圖);HF/HBW組豬的采食量最高,LF/LBW組豬的采食量最低(P<0.001),而LF/HBW組豬的采食量逐漸上升至中等水平。從斷奶后28天起,HF/HBW組的日采食量顯著高于其他組(P<0.05),LF/LBW組的采食量通常最低(P<0.05),或在某些時間點與HF/LBW組和LF/HBW組無顯著差異(P > 0.05)。
所有組仔豬在飼料轉(zhuǎn)換當(dāng)天的日采食量平均下降約10g,但次日平均增加約8g,組間差異不顯著(P>0.05)。仔豬單次的采食時間從斷奶后第1天的14分鐘,穩(wěn)定增加至第5天的170分鐘,高采食量組(HF)的采食時間顯著多于低采食量組(LF)(P<0.05)。從第6天起,仔豬單次采食時間維持在約172分鐘/次,而高采食量x高斷奶重組(HF/HBW)的采食時間有低于其他組的趨勢(P<0.10)。
盡管各組間初始體重(BW0)無顯著差異(P > 0.05)(HF/HBW組8.26 kg,LF/HBW組8.26 kg,HF/LBW組6.85 kg,和LF/LBW組6.77 kg),而末重均存在顯著差異(P<0.001),分別為:HF/HBW組23.9 kg,LF/HBW組21.8 kg,HF/LBW組20.8 kg,和LF/LBW組18.4 kg。
綜上所述,本研究結(jié)果表明,仔豬斷奶重(BW)和斷奶后前三天采食量(FI)是影響保育期豬采食行為和生長性能的兩個獨立重要因素。
不同仔豬斷奶重和斷奶后前三天采食量對保育期采食量的影響
致謝:編譯者衷心致謝原作者Lluís Fabà博士等發(fā)表在美國動物科學(xué)年會(J. Anim. Sci Vol. 102)上的研究摘要。